記者陳治程、涂鉅旻/專訪
與我國有「虎安專案」合作淵源的美商諾斯洛普.格魯曼,兩年前重返台灣設立分公司,並起用有空軍背景,具台、美交流實務經驗的黃思勳擔任執行長,並從去年起以每年1億美元的投資規劃在台拓展版圖。黃思勳說,30年前的他出身空軍後勤軍官,30年後加入諾格服務,但他始終抱持為國軍更好、更進步的初衷,盼我軍工業能以三階段進程強化台、美合作,看齊美軍軍規。
圖為投入今(2025)年度春節加強戰備操演的空軍三聯隊IDF戰機。(本報資料照,記者塗建榮攝)
首階段先打進供應鏈 為「合作生產」奠基礎
諾格2023年設立台灣辦公室迄今將近2年,黃思勳受訪時,談及提升台灣軍工體系升級的藍圖。首先,諾格在投資初期,他希望盡力為國內廠商爭取打入軍備產製供應鏈的機會,或者讓國內廠商具備日後可支應裝備採購的後勤支援、維修能力與契約,並累積合作與互信底蘊。至於下一個階段,則待條件成熟後,朝雙邊「合作生產」的目標來努力。
諾格目前致力於與軍備局205廠、202廠合作,建立30公厘鏈砲砲彈,以及M1A2T戰車120公厘砲彈的生產線,就是上述二階段的實際案例。黃思勳認為,台灣目前因應區域情勢,「現在是彈藥用最兇的時候」,若能建構起國內自主彈藥產能,對國軍的戰備準備不無助益。
他進一步舉例,我國過去曾和諾格前身諾斯洛普(Northrop)合作執行「虎安專案」在台組裝F-5E/F戰機,而這正是日後研製、生產AT-3「自強」高教機及F-CK-1「經國號」戰機的基礎;此外,黃思勳也舉美、日協議合作生產AIM-120中程空對空飛彈、增程版愛國者三型(PAC-3 MSE)防空飛彈的實例強調,這樣的合作將有助我國軍工體系的產製能力再進階。
黃思勳說,我國過去受制於國際因素、國內研發能量,建軍現代化進程多有阻力,如今華府有意加強與盟邦合作,正是我國加速軍備現代化的好時機。圖為澎防部官兵去年11月於鎮疆操演期間進行彈藥檢整。(中華民國陸軍官方Facebook)
「虎安專案」有先例 盼台、美軍工能相輔相成
至於最後一階段,黃思勳說,合格廠商有望邁入「專屬供應」階段,依據國內軍種需要及國外客戶要求,做出高品質、高度客製化的產品與裝備,將台灣的軍工產業推向全新的階段。
推動這些實務工作與願景的背後,與黃思勳的經歷息息相關,原來,他在1995、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之時,在我國空軍擔任後勤軍官,見證IDF經國號戰機在初步形成戰力之際,受局勢所迫而須挺身而出的時期,也從回顧F-5戰機獲得授權組裝、研製AT-3高教機、經國號戰機的歷程,深感於「國防自主」能量積聚不易。
回顧我國軍工業發展歷程,黃思勳說道,當時受制於國際環境、國內研發能量,國軍科研單位必須嘗試各項產製方法、包含「逆向工程」來籌獲關鍵的武器裝備;但他強調時過境遷,在華府期望強化與盟邦合作的氛圍下,現在就是我國獲取優良裝備、建構國防供應鏈的最好機會。
黃思勳回憶,30年前的他在空軍擔任後勤軍官、在前線為國軍戰力把關,30年後的他已投入諾格服務,但他心繫國軍的初衷卻未曾改變,這也是他仍持續努力、只為讓國軍更好、更進步的原動力。